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过程资料>>课例研究>>文章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的教学设计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蒋文      来源:本站原创

 

《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的教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执教者
周琴亚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课题思想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例1的图片
3)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板书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一步的直接口答列式)
学生尝试列式。
5)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不同的算式2/5×18+3/5×18,(2/5+3/5)×18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两题的运算顺序吗请学生来说一说。
2、学生独立计算这两题并进行比较。
3、你能说说怎样计算的吗?你有什么发现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学生计算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引导我们再来观察例题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结合学生板演说说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教师及时指出第1小题要先将1/5÷7/6转化成1/5×6/7,再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要先计算出括号中1/3÷7/15的结果后,原题=12/7-5/7+4/5),这时再根据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按要求直接在书上写出每题的得数,再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五第2题左边三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3、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用简便算法。
5/6×+4/7+3/7     5/8×5/9+3/8×5/9
13/10÷7+13/10×6/7        24×(5/6-3/8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板演,最后讲评,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4、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食堂原有大米3/4吨,前3天每天吃掉1/8吨,剩下的2天吃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吃多少吨
2)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共放着128本图书。上、下两层图书本数的比是53,上层比下层多多少本图书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2题右边三题和第345题。
 
 
 
根据所给信息提出问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选择信息、组合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正确计算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运算顺序,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独立完成计算中自觉地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计算过程,并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练习部分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能比较自如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在做每道题前的提醒,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在做类似题时也会自然明确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减少错误的出现。
板书设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