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生活经验”的词语,更没有解释,从网络搜索,也没有对“生活经验”的具体解答。《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只有“生活”和“经验”和注解:“生活”即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经验”即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我理解所谓的“生活经验”就是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来的知识或技能。“数学活动经验”则好多专家对此有论述。有专家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的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还有的专家认为:“数学活动经验,专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具体操作所获得的经验,以区别于广义的数学思维所获得的经验。”也有专家认为:“意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认识。”虽然这些论述有些差异,但其目标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活动及学生在活动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
2.从生活经验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生活处处有数学,故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聋生的数学学习要借助于生活经验,即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应来源于生活经验。前不久听两位教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4个苹果,请学生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学生很容易完成,老师出示2个苹果,请同学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学生也轻而易举完成,当老师要求同学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同学时,学生面露难色。当老师拿出一把水果刀做了个动作的时候,学生争着说一分为二。然后老师组织学生折折、画画、讨论、交流、小结,较好地建构了“分数”的概念。而另一位老师则是用白纸代替了苹果,同样让学生通过分纸,讨论,交流,小结,但效果远不如前者。
3.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经过10余年的新课改,大家一致认为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故在即将出台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把数学从双基修增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可以积累的,但需要教师关注并思考:如何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但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过积累的过程。如学生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是经学习材料的诱导,在老师的帮助,通过讨论,许多学生才“被知道”:可以通过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长方形进行研究,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当学生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就能利用学具,想到把梯形通过拼接等方式,转化成已学的图形,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当学生研究三角形和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就能熟练地利用学习材料,把它们转化成已学图形,研究出它的面积公式了。
学习心得: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经验并不是数学活动经验。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故我们在教学中既不要希望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通过一、二次活动就炼成,要时刻关注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又要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有坚定的信心,因为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就慢慢学会用思考: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慢慢地学生也会积累一些数学经验: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与方法,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能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