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有效积累实践、操作、探究、思维等活动经验,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充满情感体验、富有思维含量的探索和体验活动。
下面结合一个教学案例,谈谈如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一:通过游戏,积累实践操作经验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让学生按照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两个三角板进行拼图游戏,游戏规则:
(1)拼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拼得的轴对称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游戏,教师收集成果,及时设问:你拼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并质疑:“等腰三角形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及两腰相等的特点外,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通过玩拼图游戏,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直接感知,形成对周围世界的鲜明表象,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组织恰当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真正的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以小组操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互相观摩,互相启发,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容易形成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这样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积累实践操作经验。
活动二:经历知识生成过程,积累探究经验问题:
1.如果让你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你觉得要从哪些要素加以分析?
2.你可以用哪些方法分析这些要素?
3.你发现这四个元素存在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猜想。
学生这个活动中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探究几何对象的基本方向。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积累学生的数学探究经验,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习心得: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再创造”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不仅仅指外显的肢体活动,更重要的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不能只图活动的形式热闹,而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数学活动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习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导引的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思维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导引作用。数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