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说的“数学活动经验”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此类活动可以有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探索、小组讨论、自主交流、游戏表演、情境体验等类型。这些活动适用于一定的课型,学生也能在各类活动中积累不同的活动经验。
概念教学课。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见而特殊的一种教学,其最终形式通常是以一句或一段呆板而冰冷的文字作为全课的总结,难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这时候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入手,采用情境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发现、观察、分析、抽象、归纳形成新概念。概念的形成过程要具体、生动、形象、真实。这样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从直观的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客观的基本活动经验。
计算教学课。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统计与概率还是几何与图形的教学中,都离不开计算,以往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单调、乏味。其实计算知识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计算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稍微直观一些,既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还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知其所以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演算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算理,因为算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计算教学不能停留在枯燥的讲解和练习上,需要让学生在操作、自主探索中理解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即形成模型化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解决问题的教学课。解决问题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置于生活化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探究,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等活动,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
几何形体教学课。几何形体教学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小学生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多的是依靠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从这一特点出发,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该充分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获得直接和直观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