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沙龙材料
所谓的数学活动经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从静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的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和经验等,虽然这只是学习个体主观上粗浅的、感性的认识,但毕竟是从数 学活动中体验到的,获得的认识是有意义的。从动态上看, 数学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学习个体必须主动地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不断地尝试而获得。实践越多,获得的经验越多、越丰富,并且后继习得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或丰富或修正或淘汰先前经验,呈动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反映了他对数学的真实理解,形成于学生的自我数学活动过 程之中,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数学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进行的,数学活动经验产生于数学学习中,是对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活动的初步认识,是数学活动方式方法等规律在头脑中的反映。反之,数学客观性的知识总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发展的,学生学习任何数学知识,都必然与头脑中的数学活动经验相联系,离不开先前数学 活动中习得的经验的指导作用。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小学生在参与数学基本活动观察、操 作、交流、体验、猜想探究、推广及归纳的过程中获得的对活动对象的一般性数学活动知识、方法、技能或情感体验。这些一般性数学活动知识、方法、技能或情感体验应满足的连续性原则及交互作用原则,或者说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社会生活或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也就相 应地分为数学基本观察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操作活动经验、数学基本交流活动经验、数学基本体念活动经验、数学基本猜想探究活动经验、数学基本归纳活动、数学基本推广活动经验共七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