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沙龙
横山桥中心小学 张丽
1、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类型:小学数学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是帮助学生能为抽象的数学找到具体形象的原型,增进数学理解。根据从事数学活动的不同模式,数学基本活动的主要类型有:
(1)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知识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因此,应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数学味”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购物活动、测量活动等。
(2)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创设情境,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经验,这类活动的特征是模拟,在假想的模型中进行操作和探索。比如:做一张数位表,取9颗围棋子,让学生在数位表中的个位、十位中摆数。分别用3、4、5……9,这些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而大量存在于数学活动之中,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这些活动设计,就丰富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
由纯粹的数学活动获得经验。这类活动是专门味数学学习而设计的,是具体的形象的数学操作。比如:圆锥体积的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圆柱体积的推导等
2、《数学课程标准》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在继续保证“双基”的基础上,还必须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因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做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 “玩”数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学习主体处于愉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自觉地去“做”。教师应尽量把适当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游戏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2).“文本阅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这些信息,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读完后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目的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去体会,去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而不是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仅仅读书而已。
(3).“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
(4).“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悟”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强化合情推理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 2 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5).“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在“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要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对学生长远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数学,除了重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该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