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研讨课堂教学,沙龙共促内涵提升
——横小数学课题研讨沙龙活动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的《数学教育学》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把数学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有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活动。那么开展什么样的数学活动及丰富学生怎样的活动经验是我们很多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课题组成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横山桥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于近日开展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课题研讨沙龙活动。
周蓉老师为课题组提供了一节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为了避免概念课的枯燥无趣,周老师联系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面积。学生在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大小、课桌的桌面大小,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等,初步感知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观察法比较两个手掌面的面积大小,寻找教室里物体间面积的大小比较,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的理解。为了研究出如何比较面积大小,周老师提供一些材料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从而达到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积累学生观察、比较、操作、验证、交流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后,数学课题组的成员们结合这节课开展了沙龙讨论活动。首先课题组长蒋文老师抛砖引玉,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开展观察、理解、操作、提问、建模、论证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之后课题组其他成员纷纷畅所欲言:刘红娟老师觉得积累活动经验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操作活动中间,其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够有所积累。以今天周蓉老师的研讨课为例,指出概念课教学中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在操作、验证、度量的过程中也能形成实践操作的活动经验。李婷旭老师侧重谈到在“做”“看”“思”的过程中积累学生的操作、观察、思维的活动经验。蒋珍老师更具体化地谈到制作一份操作活动模式单,在操作活动单的引领下让学生体验操作活动过程,在交流中总结反思,这样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效地积累探究、思维、操作的经验……整个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交流,相互磋商,有碰撞就会生成思想,有碰撞就会有吸收,就会有发展。最后课题组长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并对课题组近阶段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基于学生真实体验的数学教学,通过数学学习来充实、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性感知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切身感受数学的“美妙”与“丰富”。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变得更实效、更高效。期待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数学课堂能充分展示出数学人高尚的境界———“走自己的路,只为别人走得更好”。
(横山桥中心小学通讯组 文:鲍莉 图:高扬 审稿:刘红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