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内容属于空间图形与几何方面的,“角”对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学生的心里眼里,“角”的概念与我们数学中“角”的概念就不尽相同了。因此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1、在“做”中积累操作、实验、验证的数学活动经验
认识角中,教师都安排了以下操作活动:(1)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在三角尺、纸工袋和钟面上能找到角吗?(2)摸一摸、说一说:角有什么相同点?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3)画一画:你能试着画一个美丽的角吗?(4)做一做:把角变大或是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5)比一比: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做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教师会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
数学活动经验要在不断“做”的过程中积累。整个过程中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获得了对角的感知,积累了操作、实验、验证的数学活动。
2、在“看”中积累观察、猜测的数学活动经验
认识角中找角、辨角、比角等活动都是让学生直观地靠观察来获取对角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角打下基础。例如,折角中比一比学生折的角与老师折的角大小。虽然前面老师向学生传授了重叠法,但是角的大小特别明显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一眼就能比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也有的学生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答案,会通过自己的操作得以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