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就是“四基”之一。“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之一。传统教学过多地关注“双基”,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和深刻体验。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见,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
所谓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它是建立在人们的感觉基础上的,又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的,与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相比,它没有明确的逻辑起点,也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是动态的、隐性的和个人化的。它可以是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也可以是对数学活动的领悟。它作为一种隐性知识,感觉非常抽象、操作性不强,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特征和内涵,加深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认识,使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积累有效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积累呢?
一、捕捉生活点滴,注重积累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所以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的是与他们生活实践、活动经验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小学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学生并不是入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他们在上小学之前,已经遇到许多数学,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他们玩过各种形状的积木,比过物体长短、大小、轻重、厚薄、宽窄,他们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他们随着父母一起外出购物等等。所有的活动都使他们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的最初步的观念,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们最关注生活中的哪些,经历了哪些活动,感兴趣的是什么等等,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经验。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教师提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多媒体演示:小猴分别坐在车轮是方形和椭圆形的车上行走,很颠簸。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继续演示:猴子坐在车轮是圆形的车上行走,却十分平稳。“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衡,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
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把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使学生思考数学,以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活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二、开展操作活动,积累感性经验
数学操作活动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对象,形成对活动过程的直接体验的重要方式。在活动中,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具体可感的物化形象,为数学化的感悟和联想积累感性经验。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时,让学生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发现正好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直观视觉印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过程,学生费时不多,但是亲自动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他获得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
再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在每个学习小组中,位学生准备两个信封,一个信封里装着4个不同种类的三角形 ,一个信封里装有2个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锐角、直角或钝角三角形,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形状)。接着提出操作要求:利用信封中的材料通过剪拼,变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然后,通过采取导学员与学员的合作方式,学生自由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在站台上展示交流。结果通过操作,有的小组学生通过操作把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学生通过操作把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把两个相同的锐角、直角或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经历了如何割、拼图形,进行图形转化的活动经验,积累了从特殊情况出发获得一般性结论的探究经验,接着,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发现自己的探究非常有价值价值,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学习心得: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自我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有力依托。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与转变。作为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授人以鱼,简单的传授、灌输;而应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才是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所以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多设计一些活动、操作,为学生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