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学习中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
《认识三角形》案例分析
横山桥中心小学 周琴亚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常常是人们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并在遇到某种相似情景时可以忆起的某种体验、方法性知识或某种观念。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数学活动的探究、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观念的形成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定向和方法性作用。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积累多种的活动经验。例如《认识三角形》一课中认识三角形的特点教学环节即使如此:
师引导:在生活中看了这么多三角形,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展示学生作品,尽量收集正例和反例。
生1:我是先画一条线段,再接着画一条线段,再接着画一条线段。
提问:第二条线段从哪开始画?如果不从这画会怎么样?
说明:像这样一个接一个,我们可以说是首尾相接。
出示反例:这位同学画得对吗?指出:没有首尾相接。
小结:看来用直尺画三角形时这三条线段都要首尾相接。
教师板演,一边画一边强调要注意的地方。
生2:我是沿着三角尺的边描了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的含义及组成
提问:刚才大家画的三角形,虽然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1:都有3条边、3个角、三条边都是线段;
提示:仔细观察这三条线段有什么共同点?
生2: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指出: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并发现了三角形的特点,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叫作“三角形”?
(引导:3条线段要怎么样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师:这样的首尾相连可以用一个子——“围”来表示。
讲述: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呈现板书: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谈话:大家还说到三角形的角、边和顶点,看图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角、几条边和几个顶点?
“智慧自动作发端”,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分得清的现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这一教学环节从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开始,通过展示交流画三角形的过程,体会三角形的特征,并经过一系列的从而总结得出三角形的概念。这一过程学生形成的基本活动经验有操作、交流、探究学习活动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