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成果展示>>课题论文>>文章内容
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2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韩银燕      来源:本站原创

  《课标》修订中,双基改为四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得到了突出,“基本活动经验”则把理性的与感性的、显性的与隐性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都概括进去了。可见《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学生经验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活动是经验的源泉,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引导学生经历立体的、有生命力的学习活动,在经历中产生一些体验和意识的积累,就会成为一种经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才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在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大小的关系后,教师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竟意外地看见有一个学生举手发问:“老师,如果把活动角的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还是不是角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是的,有的说不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似是无法判断,在期待老师的说法。这时,老师也不立即给予判断,而是引导学生用角的定义自己去判断一下:把活动角的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是否符合角的特征?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终于明白了——活动角的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仍然是一个角,如果再进一步叉开,也还是角。以上教学片段中,老师不经意的一句“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品质。

  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主要采用了“预习交流——问题质疑——探究解疑——思维拓展——检测反馈”五个环节,同时进行了课前、课中、课后巩固练习。从学生质疑的问题中我整理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探究(一)把准备的圆形纸片对折(使两边完全重合)、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这样反复几次,并且画出一些折痕,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说。探究(二)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在小组里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它们的长度有何特点?(2)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有否变化?(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你还有其他发现吗?探究(三)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第一个探究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后两个探究问题组长负责,然后选好中心发言人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因为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探究出来的,所以课末检测时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收到异曲同工之妙。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分得清的现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想出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进行了测量,其中测量曲线图形周长的操作中还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同时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又如,在教学有关垂直的内容,我引导学生进行用木条摆一摆的操作活动,从两根木条相交构成四个角到两根木条相交构成四个直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两条直线相交(斜交)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图形。抽象出相交、垂直图形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四个角,了解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和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等客观事实,然后着重引导观察图 1 的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和图 2 的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动手摆木条,又通过教师引导观察、思考发现:当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余三个角也一定是直角,这时候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垂直的了。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方式说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意义,等学生对垂直的意义有了正确的理解之后,安排他们讨论交流现实生活中的垂线,引导学生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对所举例子进行判断和解释。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中,“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在各小组合作交流中就会学到更的方法,积累到更多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组织了如下操作:课前每个学生都准备米尺、三角尺、直尺等。上课时4个人一组进行操作。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指导学生量课桌面的周长,再量自带的正方形图形面的周长。每操作一次都引导学生观察:所组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它们的长、宽、分别各是多少?最后启发学生思考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指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学生非常自然地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开的周长公式,从中学到了操作、观察等方法,为参与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刚才在圆的教学时,可与小组合作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形成不同的见解,更好的进行教学。

  四、让学生在“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但数学活动经验又具有多样性,因此,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也需要与同伴展开积极的交流。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环节引导学生: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中间你有没有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我提出问题:下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你准备怎么研究?这样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又得到一个提升。

  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