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认为将其大抵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可以直接拿来促进或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这样的生活经验有许许多多。例如生活中学生有时从事或经历购物的活动,以及广泛地接触个中立体实物,这样就为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人民币等内容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而这些生活经验即为他们的数学学习的起点和支撑。
第二类: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这样的生活经验,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构成什么直接联系,但却可以通过类比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比如学生一般有折断东西经历,个中包含着“得到整体=部分之和”这个生活原理,学习加法运算时,我们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很容易与加减法的意义同化起来,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也更易于理解。
第三类: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生活经验。比如,生活中对角的概念经验,就会对平角、周角的概念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生活经验的丰富性也必然导致有些生活经验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些经验本身便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类的生活经验我们也必须正视,因为经验无论是正确的、错误的,它往往都是根深蒂固的,想强制性地加以取代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认识,并成为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