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学习资料>>文章内容
许君10月学习心得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30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许君      来源:本站原创

 

新标准把“数学思考”列入四大课程目标之一,是完全符合我国数学课程改革。
“标准”总体目标对数学思考作了如下阐述。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尽快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我们所说的有效课堂,应该是学生们积极思考的世界,并让学生在数学思考的世界里得到享受。
一、在数学活动经验思考的世界里,享受数学的有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变化同步的情境,诱发其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让学生时常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试一试!”的心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可利用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激烈的竞赛、入境的表演、热情的掌声等创设出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如,在教学四年级“认识莫比乌斯带”时,教师出示纸条,纸条被中线平均分成了两部分之后,教师说:“研究莫比乌斯带,要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条有4条边、2个面。“我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你知道怎样做吗?”学生们思考片刻,一生欣喜地举手,他给大家演示:做成了一个普通纸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纸圈有几条边几个面,并给大家指出来。接着教师又提出:“假如纸圈里面有一只小蚂蚁,它想不经过边缘、也不打洞轻松地爬到外面,怎样办呢?”学生说:“那得把这个纸圈变成一个面!”教师继续问到:“这个想法很好!怎样把它变成一个面呢?”学生拿一纸条向大家演示,其他学生恍然大悟。接着教师让学生在动手沿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线剪之前,思考“剪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猜测到验证的过程,有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向学生初步渗透了猜测、验证、探索等数学思想。从纸条到普通纸圈再到莫比乌斯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熟悉到陌生,从普通到神奇的知识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有趣的,它指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揭示莫比乌斯带的神秘面纱。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精心的设计,定能唤起学生思考的热情,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去思考数学问题,在数学思考的世界里,享受数学的有趣。
 二、在数学活动经验思考的世界里,享受数学的有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有用的数学才有吸引力。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呢?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多为学生提供各种数学信息,沟通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通过思考,体验着数学的有用性,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数学对于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来讲则是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枯燥单调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与孩子们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会使他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会一下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习欲望,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活动带来的良好情感体验。
如,在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中,开展市场调查、超市购物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1千克等。但大人在购物时为什么还有用“斤”“两”?它们和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这些有关的数学问题,借助“我们买东西”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寻找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课堂充满了探索气息。要春游了,组织学生了解公园里的游玩项目、价格,从而利用已有知识制定游玩方案。如此教学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境、活动情境中去经历、去思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奇思妙想,显示了他们的特有的纯真和童趣。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是有用的、是现实的。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在数学思考的世界里,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三、在数学活动经验思考的世界里,享受数学的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本身有创造、创新的愿望,他们渴望表现自己的才能。而教师在教学中则正可以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去动手发现、创新,自己动脑思考、归纳总结,从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精彩。
    例如:“认识平行”这节课,在揭示平行线的概念时,先从学校的建筑、体育活动器材的画面引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图形都由两条直线构成。再通过想象、思考、电脑演示、用手摸等方法体会“在同一平面内”这个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条直线位置间有什么特点?从四种直线位置情况怎样分类?学生由此展开讨论,积极动脑思考并阐述自己的理由,从而得出两种情况:两条直线相交;两条直线不相交。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得出平行线的概念。就这样,学生在愉快、自然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发现了规律,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数学思考的世界里,享受数学的精彩。

 

学习心得:“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如果一个孩子从未获得成功,没有成功的体验和机遇,往往会自卑、消极、甚至于自暴自弃,而一次成功的机会却可以十倍地增强儿童的信心。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来自于学生对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获得正确有数学知识和积极的学习体验,比如,我们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一个熟悉的套圈游戏之中:套中动物的记分为:小狗29分、小兔子26分、小猫37分、小猪24分、小猴28分、小鹿39分。小华说:“我两次一共套了63分。猜猜我套中的可能是哪两只动物?”小明说:“我两次套中的比63分多。可能是哪两只动物?哪一只根本不可能套上?”对于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很乐于思考并自觉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在众多的数据中作出判断和选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