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数学教学要强调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而且这个联系必须自然贴切、合乎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活动课《铺一铺》的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密铺图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拍下来,配上图片说明,让学生初步感知密铺。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从多个渠道有效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又如: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只用一种图形密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成一个平面图案?图形能否密铺,可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圆形和正五边形却不能进行密铺?这样,学生通过猜想、实物操作、观察、验证来解决认知冲突,建立对数学对象的认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利用数学活动的“过程性”“亲历性”“体验性”促进学生依托生活基础,解决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基本经验的价值,促使其自觉地整理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习更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