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学课外学习活动,如何在课外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沙龙活动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在小学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在此,我对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发表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1 发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外活动中,某一个数学家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一次别开生面的数学游戏,一道饶有兴趣的数学题,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一位老师在课外设计了这样一个有“24”的游戏:“先任意拿出 4 张有数字的扑克牌,用加减乘除的四种方法计算,顺次可以颠倒,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不能重复,但最终的得数要为‘24’,谁先说出算式,这 4 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的扑克牌张数多,谁就获胜” 。有一次,一位同学抽的 4 张数字分别是“3”“10” “8” “4” 。 “我”想“3”乘以“10”等于“30”,再减去“8”减“4”的差,嗨,结果等于“26”,这不行不行;“我”又想:全部加起来吧,“18”加上“7”等于“25”,还是不行。这倒难住‘我’了,总还有别的办法吧??想出来了,10 减去 8 的差乘 3 得 6,再乘以 4 等于24。瞧,终于想出来了。 “我”正得意着,老师说:“还有一种方法,10 减去 4 再减去 3 得 3,然后乘以 8,是不是也等于 24 呀?” “是呀” 。你看,计算的方法还不少哩! 这个游戏不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而且,还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常玩这类游戏,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课外活动所提供的内容,一般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规律,通过趣题解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通过数学竞赛、智力测验,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探索的精神。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课外竞赛活动,如“看谁 算得快” 、 “看谁算得准” 、 “看谁答得快”等竞赛的形式要注重多校,并使学生获得竞赛的成功感,获奖面应大一些。又如组织学生进行“智力登山”活动,在山脚、山腰、山顶等处的设立若干“关卡”,派人把守过关的学生须正确解答各种数学题后方能通过。这些活动都能调控学生适当的激奋水平,保持兴趣。又如,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课外阅读中发现的名题、 趣题、 难题,经过自己的钻研,做出解答,然后把这些题目以及自己找到的解法记录在专门的集锦本上。有的学生在写集锦的过程中,又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数学知识、名人名言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写进集锦,这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和反思。
.3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课堂教学相比,数学课外活动创设更多更大的活动空间,室内、室外、校内、校外,均视需要而定。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使原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教学的内容充分地反映出来。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 “?” 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 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4 有利于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 数学课外活动,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从教学对象、教材教法上要与正规的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决不能成为变相的加课时,也不能成为“补课”活动。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外活动,学生感受深,对知识容易记牢。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有些知识用游戏的形式,儿童容易记忆。曾经有人做过一项对比实验,第一组儿童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学习词语;第二组儿童用游戏的方式学习;第三组儿童既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又辅以游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儿童的学习效果最好。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对熟记乘法表、求积公式、计算法则,用游戏的形式来练习比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好。用“找朋友” 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数的组成的知识。 因此,数学课外活动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巩固数学知识,发挥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设计作业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 多样性 作业在设计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开放性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 .3 激励性 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 合作性 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 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 人文性 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形式 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能行” 学生有差异 要区分对待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 趣味性作业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使学生乐学乐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课程标准》 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 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了两步计算后可布置学生课后一起玩“算 24 点”的扑克游戏。 这类型作业一改以往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视觉享受。 3.2 操作性作业 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 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课外作业或者在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 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 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 3.3 综合性作业 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 做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使作业成为沟通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在其他学科都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如 学习统计图知识后 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 把学校门前经过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写出分析报告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周围环境、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 这些作业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与能力。 3.4 开放性作业 开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灵活性、 创造性。 开放性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算法多样。只要正确、合理老师都应给予鼓励。如小明带了 11 元钱到文具店去买东西已知笔记本 4 元一本文具盒八元一只铅笔刀 2 元一把橡皮一元一块。a:小明如果要用完这 11 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b:小明要同时买其中的 4 样物品可能吗为什么 2学生通过调查或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学校准备组织去效外野餐请你设计一购物方案列出所需的物品、数量和单价要求不超过 50 元/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