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数学课外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 沙龙活动
横山桥中心小学 张丽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这一严重现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升学为竞争目标,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育,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数学教学更侧重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新的课程标准规定:我们要使学生既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而现在我们的教学长期脱离实践,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好数学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许多学生无法回答,甚至有的数学老师也回答不出来。 “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论学得再好,如果不联系实际,不懂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那么理论便是一纸空文。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纸上的英雄”,“实践的小人”。如此下去,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竞争的浪潮中,我们的学生将会被社会淘汰。
一、数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活动。课外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形式及内容有:开展数学竞赛,数学小论文,学科研讨会,数学小制作、小发明等。对小组内竞赛取得较好成绩的及表现突出的及时表扬,优秀的发明制作向上一级申报专利。
创办学生的数学刊物,包括班级内的数学墙报,“数学信箱”等。为了充分表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吸引更多的同学,可以设立“点将台”,“有奖征解”等。为了保证刊物的质量,组成以学习委员、数学科代表及尖子生为核心的兴趣小组。数学墙报的内容除了摘抄发表刊物内容外,另外必须有学生自己的东西。例如“谈谈记笔记”,“如何解决计算出错的问题”,“如何证面积相等”等。
兴趣小组以教师激发学生、引导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为了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参与,我对现行的数学教材进行了筛选,把活动的重点定在“一次方程”“函数”“轴对称”“直角三角形”“统计”等内容上,分别开展了“生活中的一次方程”“商标制作”“校运动会会徽设计”“现实生活中的函数”“日常中的概率”“如何测旗杆的高度”“学校期中考试成绩统计”等活动。
二、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表现,也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当今社会是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发明创造使知识量迅速增加,不断更新。而课堂所传授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难以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知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科学技术,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获得大量信息。如介绍科普知识,参观科技展览馆,组织各种各样科技实践活动操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才能。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缩短书本与社会的距离,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又能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的作用,学生的禀赋、爱好及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性使相当大的,课堂教学的集体性和进度的同步性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课外实践活动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开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新天地。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同步发展时期他们喜欢活动,精力充沛,加之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很容易受具体事物感染。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实践活动,在互相交往的合作中进行智力活动。教师适当引导他们概括归纳应掌握的知识,促使学生将活动的内容化为理性的思维,掌握规律。给学生适当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鼓励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见解及行为习惯,这些既可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英勇顽强和团结互助的品质,同时又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数学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换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教学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实践活动之一。
三、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培养目标
苏联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作为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和“四种能力”。“三种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意识是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懂得要学到实践的本领,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竞争意识主要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当今社会存在竞争,如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学校之间,只有在竞争中取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种能力”主要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观察能力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调查能力,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去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科学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完整地去观察事物。思考能力是指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操作能力是指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验实践等活动,经受实际锻炼,学会简单操作技术。发明创造能力这是最高能力,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它是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借鉴,把学到知识再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又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会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比方说到农村里面参与分田地,丈量工作就要用到三角形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分方式,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还要用到近似值的处理等。培养学生形成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和交际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发展为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研究方法,能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