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通过生活并与之联系起来进行的,实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目标。课外实践性活动设计更要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外实践体验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时,当学生掌握了用比例来解答应用题后,设计如下题目:“一种农药,用药液和水按照1:1500配制而成要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用比例方法解答后,激励道:“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诱发学生改变原思维的方向,重新审题,联想学过的知识,引起种种扩散式的求异思维,提出多种想法:(1)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2)可以从这个比例中知道药液是水的1/1500,按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解答;(3)又可以把750.5千克的农药平均分成1501份,先求每份数,再求几份数。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多角度去考虑,就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开拓、扩展了大家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解题的分析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