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有感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专题讲座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观点就是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一讲座中周老师解释了什么是学生的活动经验,也让我明白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大致要经历经历、内化、运用三个过程,首先经历是学生积累经验所必须的过程,同时以《秒的认识》这一案例在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通过对讲座的理解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我也谈谈如
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因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活动的过程。如:我在教学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可通过数方格,接着通过割、移、补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把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运用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去了解、认识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这样又为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她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积累数学经验。
二、引导学生在探讨中找寻答案,生成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不断探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后猜测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式可能是底乘高,但究竟是不是底乘高呢,需要验证,用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操作验证。让学生动手操作,既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积累数学经验,又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获取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处。又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原平行四边的底有什么关系,等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总之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层层分析,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学习方法,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让学生记忆更深刻。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三、从兴趣入手,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中,要激发小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分析信息来源、交流数学信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增强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从方法入手,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比较图形的面积,为学生建构比较图形的三大方法:即:数格子法、割补转化法、重叠法。这样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经验就记得牢、印象深,且不容易忘记。
总之,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取具有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