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根据学期计划,小学数学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在全体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有序的开展了一些活动,现对本课题的研究做一些汇报。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并每月上传一篇学习心得。
2、沙龙研讨。
我们集中学习的主题是“什么是数学课外学习活动,如何在课外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沙龙活动。大家围绕主题展开探讨,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课外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个别的、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甚至是全校的。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限制,也不受班级授课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学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种新信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3、讲座活动
12月,大周蓉老师为大家做了《小学数学活动经验中的部分概念认识》的讲座。周老师从对活动内涵的认识、对学生数学活动的认识、对经验的认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分类等展开阐述。让课题组成员们明白数学活动经验强调的是从学生数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性事实,是属于学地个体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主观性较强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态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把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个基本的目标单独列出来,重点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内在体验,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另外“三基”(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并不矛盾。
二、课题研讨课
本学期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开展有意义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高扬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二年级的实践活动课《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是第一次出现“七巧板”,大部分学生对此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课在介绍和初步认识“七巧板”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拼图兴趣和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拼七巧板是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它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对七巧板中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学生已经对七巧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所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虽具有活泼、好动等可爱的一面,可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很短。不过他们好奇心强、富于幻想,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节课就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具体形象入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多采用鼓励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一种旺盛的意志,乐此不疲,从而在拼搭的过程中帮助孩子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课堂活动环节是我们帮助孩子积累经验的主要阵地。我们相信书本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会给孩子提供更多活动的素材,这样的研究课会让课题组成员的老师们知道这样来帮助孩子积累相关经验,让孩子在活动中有各方面的成长。
三、编写1—6年级课外学习活动方案
开展一些课外学习活动,在课外学习活动中帮助孩子积累一些活动经验。根据不同的年级开展不同的课外学习活动,为了便于全校师生开展此类活动,我们数学课题组成员们编写了1—6年级课外学习活动方案,这套数学课外学习活动方案将成为我们数学组的学案。
四、撰写案例
为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评价能力,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案例评析活动。根据课题研讨课的教案,截取某个片段说说这个环节学生经历了哪些数学活动,学生获得了哪些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此次活动学员们能够根据分析某些片段获得相应的经验,为以后教学奠定了基础。
五、论文撰写
每学期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每人至少上交一篇并积极投稿,有若干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数学课题组
2016年12月2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