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挖掘生活素材,指导尝试实践
数学是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让学生在生活中、课堂中和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从几方面谈一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数学知识又不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它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参加一些尝试性的实践活动,从而收集、积累生活中的知识,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如在教学《利息》这一课之前,组织一次存钱活动,要求学生拿出压岁钱中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并了解有关储蓄的一些知识。这项活动家长很支持,学生也乐意参加,在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中了解到储蓄的有关知识。如储蓄的种类、为什么要降息、什么是利息税等。学生有了这些生活体验,到学《利息》这一课时,就知道它的应用价值,就更加主动地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之广泛。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这就需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课前,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寻找一个建筑物,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学过的简单图形画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