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观察物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指前面呀指前面,指后面呀指后面,指左面呀指左面,指右面呀指右面。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同学们找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师: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现在,请同学们放在桌子上。学生拿出玩具。
师:请同学们组成4人小组,先选出1个玩具,从自己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
学生自由活动,在自己的座位上从玩具的前面、后面观察玩具。
教师请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演示。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看到的是玩具的哪一个面。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要让学生们觉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师:好,现在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再观察自己桌上的小玩具,每一位同学分别试着从左面和右面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再和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分别看到了什么?
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和全班同学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看电脑,看看电脑里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出示
例1)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前面,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左面,小芳观察的是恐龙的右面。
师:同桌之间再讨论一下,下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注意让学生说出判断过程。)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还有谁知道?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说说。)
三、巩固发展
1、做一做
让学生做书上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
师:说得真棒。请同学们在图的旁边将三个小朋友分别与他们所看到的三个面连线。
学生做,教师巡视。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出示小黑板练习:
2、连一连:
谁看到的图形?用线连一连。
3、猜一猜:
出示我的书包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拍摄的。
4、说一说:
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选定教室里的一个物体进行观察,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就把你们的收获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学后记: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首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在游戏中让学生了解了物体的四个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玩具的活动中,不仅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3、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一猜(我的书包):判断是从前面、后面,还是从左面、右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书包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同的。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让我思考的地方:在学生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参与意识不强,通过了解才知道是因为个别孩子性格内向,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看来,在教学前还要多与孩子们交流,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