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活动案例
蒋珍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一、在比较角的大小中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导入时,让学生自己试着画一个角,问能比一比你和同桌画的角谁大谁小吗?多数学生比较不出来,老师提示让学生把手中的角折一折,再进行比较的活动。这时,就让学生体会顶点与顶点重合,边与边重合,为角的测量做准备。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探究新知,作好铺垫。
二、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对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提升。
1、建立1°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老师提问,我们测量线段的长短用什么单位?那测量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单位?接着问学生测量角的单位是什么?让学生从书中找答案,自主看书。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看完后,问学生:通过看书,发现了什么?小组互相交流。通过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度记作1°。然后把书上的概念读一读,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那么1°它是怎么样的呢?
2、认识量角器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这里,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量角器的中心,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根据回答板书: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对我们量角有什么帮助?
3、用量角器量角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的角。有学生不会找量角器上角,可以让小组合作,会的学生在量角器上指一下,其他的学生跟着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心点其实就是角的顶点;0度刻度线,在量角时应该是角的始边。当学生指出30度的角时,我为难学生说,这不是150度的角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究竟是应该读内圈刻度还是应该读外圈刻度?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把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困惑一一解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最后集体交流,归纳出量角的正确方法。在学生自主归纳的基础上,通过课件将角的度量方法演示出来,使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之后设计一组量角时中心不重合,边线不重合,及读错内外圈度数的反例,让学生在纠错中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对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反思、提升。
1、拓展延伸。
在放大镜下,一个20度的角是多少度呢?通过这样的延伸练习,让学生对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反思、提升,巩固新知。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老师告诉他的,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本节课就是让孩子在一个个活动体验中不知不觉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