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直线和角》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一节空间观念与几何图形这一领域的概念教学课,知识点较多。对于直线、射线无限延长的空间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生活中的线段很多,可是直线几乎没有,射线也不多,因而学生很难从实质上明白直线和射线无限延长的特点,空间观念更难想象。 由于内容较多,很可能在角的教学上造成认识模糊。学生容易错误的认为角的两边是直线,而不是射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还记得它是谁吗?那线段有哪些特点呢?(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条整厘米数的线段,把长度标注在线段上面。
学生画完后同桌互查,教师选1至2名学生,全班反馈。
3.谈话: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长为15厘米的线段,看来线段是可以测量的。像这样能够测量出的长度称为有限长。
4.指名学生连起来把线段的特点说一说。
二、认识射线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的线段很神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一端不变,另一端延长了一些。
追问:它还能向这一端继续延长吗?如果没有屏幕阻挡它会继续延长下去吗?
2.小结:像这样延长,再延长,一直不断地延长就是无限延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3.追问:线段是怎样得到一条射线的?
4.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射线的特点:直的;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5.提问:那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可以看作是射线呢?让学生举例。
(课件播放视频教师讲解):霓虹灯射出的光线;LED灯射出的光线;太阳射出的光线;汽车灯射出的光线。像这样一些发光物体射出的光线我们一般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6.让学生把画的线段延长成一条射线。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分别展示长短不同的一组画法。引导学生比较说明:画图时一端没有端点就表示这个方向可以无限延长,所以画的时候不必很长。
分别展示不同方向延长的第二组画法,引导学生比较。
小结:射线可以向各不同方向无限延长。
三、认识直线
1.(媒体演示)谈话:我们继续观察这条神奇的线段,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说出向两端无限延长。
2.说明: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追问:线段又是怎样得到一条直线的?
3.让学生作业纸上画一条直线。
展示学生作品,反馈。有错的纠正。
说明:画直线时两端没有端点就表示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不必画很长。
4.能根据你画图的体会,说说直线的特点吗?
四、比较三者的异同
1.引导:今天我们又认识了线世界的两位新朋友,分别是射线和直线。(板书课题)请你把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2.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练习一:现在就要请同学们来做一做判断了,看好,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指名学生回答,说明理由)
五、两点间的距离
(一)经过一点画直线
1.引导:同学们看屏幕,请问经过屏幕上的这个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多个学生的作品,感受到经过一点可以画不同条数的直线。
小结: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二)经过两点画直线
2.提问:那么经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学生动手画一画后集体交流。
小结: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谈话: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请同学们读一读: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电脑演示)这个数学知识在咱们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你看,工人叔叔通常这样拉一条绳子使得砌的墙又平又直。体育老师通常先定好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然后两点确定一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再定等距离的点,同学们站在这个点上做操就能排得很整齐。看来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呀!
(三)两点之间的距离
1.引导:请同学们看这里也有两个点A点和B点,我画了三条线,小狗站在A点看见B点有根骨头非常想吃,你觉得小狗会走哪一条线路去吃那根骨头呢?
指名回答。
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小狗会选中间一条,它和其余的两条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明确中间一条是线段
2.提问:两点之间什么最短?(线段)
让学生把结论完整的说一说
说明: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间的距离。
3.练习: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在下面的直线上画出两个点,使两点间的距离是4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画法,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六、角
1.引导:你会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吗?画一画,看看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2.提问:你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3.电脑展示,示范画角。
4.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角是怎样的图形吗?(板书课题:角)
5.说明: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
6.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7.强调:认识角,不光要看到它的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到两条边所夹的这些部分,所以画角还应把这些部分表示出来。
说明: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屏幕上的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8.谈话:同学们也给自己的角取个名字,并读一读。
七、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射线 直线和角对于这四种图形你更喜欢哪一种呢?理由是?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并延伸
(1)提问: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如果从这一点起再画一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指一指有几个角,并指出各个角的两条边。
提问:如果再画一条射线共组成几个角?
(3)指导数角的方法。
(4)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1)这节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知识点比较多。由于线段是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已经认识的,因此,我设计了利用复习旧知导入,这样以旧引新,突出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衔接,为新知的探索做好充分的铺垫,唤起学生对知识经验的渴求。
(2)在经历了射线,直线概念的形成后,“三线”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里是无序的,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的纳入学生的认识系统,因此我又加入了练习题,进行辨析概念。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合作、讨论、争辩、表达是辩明道理的有效途径,这就有了小组合作的需要。学生在联系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获得基本的数学经验。
(3)由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自然引出角的认识,将学生的视线从整体引向部分,突出主体部分,学生会看到一个角。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自然过渡到“角的认识”的教学,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角的形成过程。
(4)学生在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时受时间限制,可能给的讨论时间还不够。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较好的说明,但对于联系却没有涉及到。基本上学生都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课后我反思,是不是可以再挖深一点,让学生探讨一下线段、射线、直线的关系呢?让学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画一画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富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