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学习资料>>文章内容
4月学习心得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1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蒋珍      来源:本站原创

 

4月学习心得
                                                         —“做”数学在探索中积累
传统意义上,把“做数学”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指“动手操作”,只注重做的形式,缺乏对“做”的实质的理解,往往造成表面热闹、实质无效或低效等状况。在新课程下,“做数学”的内涵及形式应大大拓展,如动手做、做中学、数学试验等,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从多种渠道有效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摆一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方法测量我所提供的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开始,大部分学生都是老老实实地把一个个小方块铺满我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久,就有学生摸到门道了,只摆一横行和一竖行,利用乘法算出要摆满要多少个。见到有此好方法,不少同学纷纷效仿。这时我见时机成熟了,就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长、宽和面积,看有什么发现,不少学生提出了猜想:长方形的面积是否就是等于长乘宽呢?然后我就让学生通过摆自己手中的小方块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学生验证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从而自己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为结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在后面练习中,学生以往很是让我头痛的问题:学生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混淆,这种情况大大减少。像此等放手让学生“做数学”,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例子在我们的教学中比比皆是。
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建立在看数学、听数学、说数学等间接性经验基础上,更应重视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猜数学、找数学,积累丰富的直接性活动经验,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
 
学习心得:“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做数学”不仅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且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还让学生上台板演,在现阶段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课堂中是值得提倡的。 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让“做数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当学生发现有的题目无法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时,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被激活,就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终于探索出各种证明方法。这样,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