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学习心得
—数学教学应注重过程性经验
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学数学不仅要获取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结论得到的过程,因为只有经历了这个探索过程,才能明晰数学思想方法的积淀、凝聚过程。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并非单纯体现于学生接受的数学事实,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将“经验材料组织化”,“数学材料逻辑化”。
参与数学活动全过程的目的是保证学生生成或积累相对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初步感受活动情境,发现、分析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回顾、反思、交流、讨论、总结、形成并运用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等环节。学生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感受和发现,包括思想、情感上经历的困惑、迷茫、挣扎、顿悟与欣喜。如果缺少活动过程的哪一环节,学生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都是残缺的、不充足的。因此,基于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全过程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成策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积累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心得: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充满质疑、判断、比较、推理等多样化活动的过程,是人类数学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数学教育最有价值的地方。如果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形式化的推演,而忽略了其丰富和多样的创新发展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证明,更要教会学生猜想。”因为猜想是证明的过程,只有会猜想的学生,才能真正会证明。现代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性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经历这个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要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经历过程不单是为了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本身所蕴涵的启人智慧的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中的困惑与顿悟,以及带来愉悦的精神体验等都应被纳入课程目标的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