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学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回顾、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有时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世界上的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所以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才能让学生领悟“理论型”数学,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提炼升华,得到全新的理念,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升华.。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时期,只有把握好学生的思维方向,才能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之上,如果脱离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难度很大,也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包裹”在生活这个“外衣”之下,从而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几何与图形中的《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中,教者尝试将长方体的顶点、棱,还有面都融入到房屋的建构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一下如何做一个小小“工程师”。采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如何先确立顶点,再连成线,最后铺上面。让学生直观地从二维空间转换到三维空间的思考中去,同时可以清晰地让学生描述出三条相交的线便是顶点,由两个相交的面构成棱。
此外通过教师事先提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棱可以分成几组?面呢?通过演示而得到的结果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思维也更显得丰富、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