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学习资料>>文章内容
2016年4月学习心得(刘红娟)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刘红娟      来源:本站原创

 “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心得

 

2011版数学课标将原来的“两基”增加为“四基”,即在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新增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增的“基本活动经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挑战。教学中我们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现将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分享如下:

一、 基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会觉得内容亲切,易于接受和理解。每一种经验都取之于过往经验,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改变着以后的经验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搭建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思考》一课,探讨“10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解决规律时,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入手,开课伊始巧妙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临近毕业,在即将毕业之际,我们全班同学要相互握手告别,全班59个同学,一共要握多少次手?”问题一抛出,学生纷纷卷入问题解决的思考中,有的同学窃窃私语,有的同学动手在本子上画图,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把59个人看作59个点,而探讨59个点连多少条线段,数目太大,可以从小的数字入手研究,如2个点、3个点、4个点、5个点……从中发现这类问题的规律,就可以推算出59个人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二、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设计有效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数学活动经验是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活动是经验的源泉,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谈不上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必须由学生通过经历大量的数学活动,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中逐步获得,是在“做”中积累的。“智慧自动作发端”,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等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进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的思想与方法。

又如:在《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形象生动的小木块课件、引导学生在“数一数”的活动中重温了已学的百、十、一的计数单位,并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千 ”;在“拨一拨”的活动中,理解了“满十进一”的算理;在“猜一猜”的数数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丰富了学生关于对较大数的认识的体验。

活动经验要在不断做的过程中积累。一两次这样的活动显然不足以让学生形成数学活动经验,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机会。

二、 注重学生的反思和经验的提升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只要儿童没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级的层次,善于对数学活动进行反思的儿童,他的数学直觉,数学感受力必然会随着经验的累积而增强。教师要引导儿童对“原初经验“进行自我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获得了哪些思想和方法?有什么好的经验?通过反思,儿童将低层次的活动经验进行提升、实现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并逐步生成新的经验。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在练习中设计这样一题:形象地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争执的画面,一个大个子蓝色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大”,另一个小个子红色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大”。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它们说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在思考后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它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定理被进一步挖掘和提升。课尾的“回顾这节课主要用了哪些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觉得哪些方法更好?”这一问题的引领,使学生在反思中将先前的活动经验进行提升,实现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又如在《圆柱的体积》课尾的教学中,教师适时追问:“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推导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你获得了哪些经验?”让学生在回头看中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在反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四、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并非总是亲历所得

亲历是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

许多抽象度高、变化精细、难于想像的数学知识是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板书演示、课件动画、录像等各种教学手段和技术,让儿童在观察、模仿、想像中获得亲临其境的实实在在的经历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探讨圆面积环节,学生把圆平均分成4份、8份, 6份, 32份的拼组中,对比学生拼成的图形,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等分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如果继续等分下去,如:分成64等份、128等份、256等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利用课件的优势弥补了操作与想像的不足,让学生真切看到自己想象的过程。学生在观察比较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面积相等,而且初步接触量变到质变、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象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让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师借助形象的课件展示了神州6号发射的倒计时的情境、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91的成绩夺得男子110米的跨栏冠军的画面、以及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是用秒来计时的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丰富了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愿与同行们一起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学习心得: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部分。只有让经验的“根”扎得更深,知识的“树”才能长得更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经验为起点,利用学生经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通过做数学,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积累探究、操作、建立数学模型的经验,在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最具数学本质、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