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小学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
  
除法的验算 06-20
立足估算,丰富数感 06-20
《除法的验算》课例分析 06-20
学习心得2 06-20
学习心得1 06-20
学习心得2 06-01
学习心得1 06-0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05-27
新课程下的有效数学活动的几点… 05-27
有序的探究经验,完善认知系… 05-24
借助潜在的生活经验,突破认知… 05-24
活用学具,让经验在数学课堂… 05-24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成果展示>>课题论文>>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基本活动经验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高扬      来源:本站原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基本活动经验

横山桥中心小学 213000  高扬

摘要:新课标中将综合与实践领域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置于同等地位,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现状及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从学习课程标准、筛选教材内容、规范操作过程、及时评价反思四个方面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对策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综合与实践版块单列为一个领域,旨在通过该领域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江丽芬在《小议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特点》中指出:“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离不开学生的实践。”[1]

从其实施现状来看,目前综合与实践在小学的实施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实施现状可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去把握:(1)从教师这个方面来看,总体来看,教师对新课标设置综合与实践版块基本上持比较赞同的态度,教师对综合与实践的认识也比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绝大多数的教师对新课标设置这一版块的目的认识比较清晰。但是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教材配套资源(教具、学具、光盘课件等)不齐全;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缺少真正的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没有一套全面的评价系统来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2)从学生这个方面来看,小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总体上较好,学生普遍对综合与实践版块的学习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综合与实践版块的学习;但部分学生在认知参与上倾向于采用依赖的策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合作学习质量不高的情况,另外还存在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等问题。由此可见,现在小学对这一版块的实施现状不是特别理想,提高小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学朝着较好方向发展的扎实一步。

一、加强学习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就极为

重要。再加上,综合与实践作为新课标新增的一个领域,是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

要求的体现,更应该得到小学教师们高度的重视和研究,将新课标研读透彻,然

后再教学中将其贯彻到底。在对新课标的研读过程中,要进行思考,将新课标对这一领域每一学段的目标和要求了然于胸,做到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数学”,打破数学无用的言论。

对于这一方面努力不应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学校也应尽量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例如,开展全体教师研读新课标的比赛或读书会活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领悟新课标对综合与实践这一版块的要求,并将其要求更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去。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综合与实践这一版块的重视程度。

二、精细筛选教材内容,切实确定实践主题

教材中所提供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个主题的大方向,并不是要求“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而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教材确定的大主题为基础,按照自己的设计对其进行重新编排、加工、修改、补充和制作自己的子主题,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标准》对该领域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一定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教师在用教材时,应综合考虑这个方面,把教材提升到能够适合本学科、本班学生的实际上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设计加工主题,同时选题的生成途径也是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活动主题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2)活动主题在课堂交流、碰撞中生成。(3)活动主题自学科间联系互助下产生。但是在加工主题的过程中并不是毫无限制的,也需要体现一定的原则:一是主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兴趣爱好等都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准来确定主题,需要多方面衡量之后再确定,尽可能地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二是主题要有可操作性,能够进行一些开放性和综合性的活动,这就要求选择主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知识经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第三,主题要新颖有趣,即所选择的活动内容要有较强的趣味性,同时还要有新颖性,不要选择陈旧、已经被反复使用,不能使学生提起兴趣的主题;第四,主题要贴近生活实际,要能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通过综合与实践课学会从现实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严格规范操作过程,坚实把握实施原则

2011年的新课标中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并不是主角,教师的任务只是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的操作过程进行,首先确定活动主题,然后分配任务,分小组完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任务分配,最后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目的是在一系列的流程中使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规范操作过程时,又不能过于死板,不管实际情况,一味地按部就班,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多样化原则。[3]要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流程的情况下,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在把握基本操作过程的基础上,可以对教学方式等进行一些创新,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

四、及时进行评价反思,扎实累积丰富体验

评价反思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管是什么教学,都需要评价反思,只是对于综合与实践的评价至今依然没有一套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系统。一般地,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评价应当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过程评价、重在激励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及定性评价。关于评价方法多样化,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评价的方式总结为:“语言激励型”、“肢体赏识型”、“精神鼓舞型”、“物质奖励型”等。 这些方面的评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鼓舞,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值得研究。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结束时,可以采用小组评价和自我反思两种评价方法来代替以往的教师评价,这在此次的调查问卷中也发现,小学生比较喜欢这两种方法。同时,也可将平时的成绩评定改成过程性评价,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而是在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改进,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个人努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要合理优化配置管理,为综合与实践课增加必要的配置资源,使学校的硬件设施能够跟上综合与实践课的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开设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多方资源,不仅要使本校的硬件资源达到要求,还应该积极开发校内校外可用的资源,争取能够成为一个综合与实践课的活动基地,为综合与实践课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

综合与实践作为新课标中新增的一个版块,可见其重要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1]但是在目前的实施现状来看,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已有许多的研究者开始对这一方面的问题与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且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也已经由开始的不认同转变为现在的渐渐认同,并朝着将它贯彻到底的方向发展,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江丽芬.小议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特点[J].成才之路.2010(06):46-47.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8.

[3]丁杨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报告.科研纵横,2010(98):26-27.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