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欣赏与孩子一起成长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我们都明白: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音乐,接触外国优秀作品等,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要实现这一目标仅*教唱歌曲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开设音乐欣赏课,而且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让音乐欣赏陪伴孩子们的成长,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欣赏课呢 我认为:
树立全新教学观念,清除学生思维障碍
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使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敢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要学生喜欢上欣赏课,清除他们思维上的障碍,培养独创性,首先要变革课堂教学观念.
1,改变传统教师形象,创造课堂和谐气氛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要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只是个人观点,师生之间应平等交流,真诚相待.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学生探索中的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观点的总编者.课堂气氛就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活跃了起来.
2,解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我们小学音乐欣赏课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手头资料欠缺等,受这些条件的制约,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正确性,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我采用了先给学生听音乐然后设计"形象语言填空".这个环节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每一位学生设计的语言都不一样,有的发言精彩独到;有的学生机智幽默,每句话与音乐形象十分贴切.在适当的时候教师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的心理顾虑消除了,兴趣也就来了,想象力当然就更丰富了.
二,投其所好 合理安排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学习欣赏有无兴趣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投其所好.从导入,教具,场景等各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人文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享受,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在启发学生区别不同情绪的音乐过程中,可采用聆听,思考,分析,总结四个步骤,让学生主动地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1,聆听:"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要使学生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首先要让学生听,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仔细体会,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2,思考:在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作品在描述什么,这样就使学生开始想象,将作品变成一幅幅会动的画面,使音乐性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可听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
3,分析:在学生听懂了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后,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为什么此作品是这样的情绪,而彼作品却截然的不同.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注意作品表述的内容,创作的背景等方面.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4,总结:在听,想,分析之后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表演.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可能会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的聆听而得到的.
反思: 音乐欣赏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地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