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案例分析:做宽容的使者 07-03
案例:让沉默的树叶变成快乐的… 07-03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 07-02
论文:驻足乐海,向美延伸——… 07-02
案例分析:层层递进 渗透美感… 07-02
郑陆片小学艺术欣赏教学研讨活… 07-02
《法国号》教案 07-02
 
计划总结
2015.6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07-05
总结 07-03
总结 07-03
个人小结(15.6) 07-02
个人计划(15.3) 07-02
个人计划(15.3) 07-02
计划 07-02
 
最近更新
2015.6理论学习 07-05
2015.6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07-05
总结 07-03
《虫虫虫》教案 07-03
15年6月份理论学习 07-03
15年5月份理论学习 07-03
15年4月份理论学习 07-0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创新艺术欣赏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教师成果>>文章内容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优化策略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王芳     来源:本站原创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优化策略
 
摘要: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感受与欣赏;思考;营造氛围;纵横比照;形式多样
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听”这一环节是极难把握的,由于欣赏的效果有着它的难以把握性和学生表现的难以控制性,结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观察,笔者思考了音乐欣赏课堂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 课时和教学目的的不突出
音乐欣赏课一直以来就是小学音乐课堂的“软肋”。有的教师不知道欣赏课该从哪方面着手教,通过欣赏课到底是在欣赏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要达到哪些教学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音乐课本来就不多,先把教材上的歌教会了,这才是根本;二是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在最终测评的时候不占比重,得不到重视;三是40分钟的课堂,歌唱作为主要内容,占的时间比较多,课时安排不充分。所以上到欣赏环节时,有的教师只是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下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然后就听一遍,这样的课堂欣赏,怎么能够吸引学生,更不用说陶冶他们的情操了。
2、 教者问题
很多时候,一首好的音乐作品,由于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理解不够,所以无法开展欣赏教学,收不到好的欣赏效果。笔者在农村小学任教,在笔者周边大多数农村小学中的音乐教师,并非完全由专职教师任教,而有他学科的教师兼课,所以缺乏一定的音乐专业性,只能按照教学参考中的提示照本宣科,或是在欣赏时机械化的让学生完整聆听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显然这种做法根本无法激起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热情,更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相差甚远,也就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的需要了。
3、 学生的问题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中安排了许多优秀的欣赏作品,有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民歌名曲,也有各种新奇和有特色的优秀器乐曲等等,这些作品是在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但往往学生对这些音乐不感兴趣,觉得音乐作品听不懂,很难理解其中所表现的意境,不明白作曲家想要表达什么。也不明白教师想要让学生做什么,更不明白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能做什么。这样就比较被动了,好像欣赏就是为了老师而听,为了听而听,没有主动学习的劲头。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使得学生能更有效地聆听?怎么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听音乐的活动当中?怎么让学生喜欢音乐作品,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得以回味?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提出了一下几点欣赏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 营造氛围,做好“哼”与“唱”
音乐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它能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多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更好地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哼唱音乐主题可以再欣赏之前进行,也可以再欣赏之后进行。甚至还可以再欣赏之中进行。
例如,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在欣赏二胡独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一乐曲时,A段是主题旋律加花变奏,我先把A段的主题部分请学生听赏一遍,然后出示主题旋律的歌谱,请学生哼唱,在哼唱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中的附点节奏和模仿锣鼓敲打的节奏,最后加上《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一歌曲的歌词进行演唱,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音乐的主题旋律,也为后面出现的主题旋律部分欣赏打下基础。
二、 纵横比照,做好“静”与“思”
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当然都不可能离开音乐、音响和人的听觉,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所以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是让学生学会安静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而对比是将几个不同的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照,然后得出结论。音乐课中通过纵横比照来聆听音乐,可以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中介绍贝多芬音乐时,往往我们都会找来贝多芬的名言“我要遏制住命运的咽喉”,讲述贝多芬如何顽强的与命运抗争、搏斗。然而,从另一角度想,贝多芬的音乐就只有表现顽强的吗?笔者则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贝多芬的作品,如《欢乐颂》《土拨鼠》《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致爱丽丝》……然后又选择的进行聆听,让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比照,于是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浪漫的《致爱丽丝》,沉重的《命运交响曲》,崇高神圣的《欢乐颂》……此时学生不仅仅是聆听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更是发现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浪漫的、崇高的贝多芬。
三、 形式多样,做好“动”与“创”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小学低段的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律动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的投入音乐,让学生欢乐地动起来,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例如:还比如:当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的时候,首先出示狮子这一标题,当学生一见“狮子”这两个字时,脑海里立刻会出现在动物园里或电影、电视里见过的那种威武的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曲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听后让他们跟随者音乐的变化扮演狮子进行律动,使他们从感官的欣赏到感情的欣赏。在音乐声中学生模仿狮子威武的走路、跳舞、吼叫等动作,兴趣非常浓厚,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孩子对“律动”的兴趣已不太浓厚,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创”。例如:欣赏《暴风雨》一课中,我让学生来聆听第一主题音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你听到“雨滴”声了吗?谁能来模仿一下。于是,孩子们有的用响指,有的用嘴巴,有的用脚尖轻踩地板……参与创作的热情非常高,接着我又准备了一些小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上来找一找,哪些打击乐器可以来模仿雨滴的声音。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乐器为第一主题音乐伴奏,没有乐器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参与演奏,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参与下,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通过几遍的伴奏也让学生熟悉了主题音乐,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第二主题的学习中我则采用了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来哼唱旋律,熟练以后再跟着音乐用“lu”来模唱,边唱边感受暴风雨的场面。熟悉并理解两个主题音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注意发挥“通感”的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音乐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让他们热情主动地投入音乐欣赏中,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广阔天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