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案例分析:做宽容的使者 07-03
案例:让沉默的树叶变成快乐的… 07-03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 07-02
论文:驻足乐海,向美延伸——… 07-02
案例分析:层层递进 渗透美感… 07-02
郑陆片小学艺术欣赏教学研讨活… 07-02
《法国号》教案 07-02
 
计划总结
2015.6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07-05
总结 07-03
总结 07-03
个人小结(15.6) 07-02
个人计划(15.3) 07-02
个人计划(15.3) 07-02
计划 07-02
 
最近更新
2015.6理论学习 07-05
2015.6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07-05
总结 07-03
《虫虫虫》教案 07-03
15年6月份理论学习 07-03
15年5月份理论学习 07-03
15年4月份理论学习 07-0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创新艺术欣赏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浅谈小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15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胡庄     来源:本站原创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的天性就是喜欢涂涂画画。在一年的美术教育中更应遵循儿童发展和自然规律,重视小朋友的自我表现活动,并积极地加以引导,创新,使儿童年反民主蜊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极大的培养,同时绘画技能亦有相应的提高。在我平时的美术绘画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的特殊性。立足于教本,在美术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不断地努力。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更新教师的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意识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美的形象性特点,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电教化教学为此创造了契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如:我在上《我的太阳》这一课时,按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认识太阳、太阳的基本形状和绘画特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律把太阳给画出来。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一步的多样化,我借助电教媒体,来教这一课,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来看屏幕(快乐的一天):每天早晨,当我们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上学去,是谁悄悄地露出了红色的脸蛋:(太阳)在太阳的陪伴下,我们开始了快乐的一天,在学校我们唱歌、跳舞。又是谁在为我们放射五彩的光芒?(太阳)傍晚
我们回到了家里,太阳也(落山了)充实的一天结束了,我们呼呼地(进入了梦乡)。接着在演示一段展现一年四季太阳的变化,太阳的光芒是非常漂亮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喜欢来画,比如,秋天太阳的光芒是一串果实,春天的太阳呢?(枝条)。夏天的呢?(火焰)冬天的呢?(糖葫芦)然后我们再给太阳画上可爱的鼻子,眼睛,嘴,最后再涂上颜色,就更漂亮了。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四季太阳变化是无穷的,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这时老师问学生、大家想画吗?——想。电教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的魅力所在,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造就个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电教手段的这些优势恰是现代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促使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展开想象,增强学习兴趣,
四、进学生发展开展课堂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美术课堂中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A、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
1)、培养学生对自然或美术品感兴趣。初始阶段:(兴趣评价)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参与欣赏活动,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到教学始终。
2)、是能否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创作、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
3)、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这样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B、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
2)、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
3)、作品展评。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
总之,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从古到今的艺术家几乎都认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绘画是在生活中激发灵感,才创作出来的。画家的画面就是生活的点滴感受。人是感性的动物,有感情,生活才历久弥新,过去我们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把学生局限在学科范围内,孩子没有直接感悟体验的机会。生硬的接受教师自上而下传递的知识,其实,美术的情感发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喜、怒、哀、乐,领悟真、善、美、丑。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情感流露,都是他们的内心的真实写照,美不仅仅是绘画,更需要培养美的心灵。例如:一次在上美术教材《我造的车》一课,给我很大启发。很多孩子刚开始谈造车时,大多停留在常见表象上,没有人想过自己要造什么样的车,是否很人性化,适合各式各样的人群使用。针对这一点,我引导孩子想自己是否也是老弱病残群体视若无睹。并以此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告诉孩子有温情、有人性的画才是最美的画。这样的一节课没有完成造车设计,但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作业,现代的孩子是处在独生子女时代,在家长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学会更多的是索取而不是付出,看多了自私而不是关爱,习惯了名利而不是真诚。让孩子通过课堂获得美的观念,比单纯的画出一幅没有生命力的画更重要。美术课培养孩子情感、态度的渠道很多。如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在户外活动中学会帮助。美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拥有感悟美的心灵。。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用心灵真诚的去观察世界,养成让其一生都受益的情感。这一切需要教师用心给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一种乐趣,让他们品味生活的快乐,引发各种对生活的思考,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追求生活的美。
 

学习心得: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