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案例分析:做宽容的使者 07-03
案例:让沉默的树叶变成快乐的… 07-03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 07-02
论文:驻足乐海,向美延伸——… 07-02
案例分析:层层递进 渗透美感… 07-02
郑陆片小学艺术欣赏教学研讨活… 07-02
《法国号》教案 07-02
 
计划总结
2015.6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07-05
总结 07-03
总结 07-03
个人小结(15.6) 07-02
个人计划(15.3) 07-02
个人计划(15.3) 07-02
计划 07-02
 
最近更新
2015.6理论学习 07-05
2015.6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07-05
总结 07-03
《虫虫虫》教案 07-03
15年6月份理论学习 07-03
15年5月份理论学习 07-03
15年4月份理论学习 07-03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区级课题>>基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创新艺术欣赏教学的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4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24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樊里香     来源:本站原创

 

摘要:
美术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现象,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不同于别人的全新发现。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远古时期,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的传播不是靠文字,而是靠图形来传播的,现代人只能通过图形了解认识这一阶段的历史。
引言:
学生通过画面可以了解当时的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的发展,这比文字的介绍要直观、要生动准确。如在《陶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讲述了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数量惊人,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的兵马俑,显示了当年秦国的强大和军队的雄威,折射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气魄和意志。通过欣赏,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赞叹不已,并感受到古代雕塑工匠高度的智慧与精湛的雕塑水平。从而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再如我们可以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到宋代社会风俗、贸易方式、手工业、商业和建筑等,详尽地展示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起到了解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文化、社会状况的作用。
我国美术欣赏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并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我国的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经过各个时期艺术家艰苦奋斗,创造出灿烂多彩的文化。仅以中国绘画为例,不但指大量传世的卷轴画,还包括彩陶纹样、青铜器纹饰、帛画、漆画、画像砖、画像石、壁画、民间年画等,它们宛如烂漫春花,辉映艺苑。这些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浩如烟海。因此,了解和欣赏祖国丰富的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遗产,领会古代艺术美,从而产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西方美术欣赏
进入二十世纪,西方雕塑家的艺术心态与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许多雕塑不再以某个大师的雕塑为典范,而以一个现代人新的审美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和语言,创造了多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尤其在新材料的使用和现代科技的利用上有关重大的突破。美国雕塑家汉森的《佛罗里达州的顾客》,使人感到顾客的形象是真人的翻版,并达到了乱真的程度。原来他的作品不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而是用一种新型塑料或玻璃纤维作为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这样顾客逼真的形象给欣赏者留下了一个十分强烈、难忘的印象。这件作品和外国传统的雕塑艺术相比,使学生领会了现代雕塑艺术美,启迪了智慧,并产生了对未来远景的期望,增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意愿,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通过美术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开阔艺术视野,丰富美术知识,重要的是养成接受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观点,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国教育家艾斯纳的DBAE教育理论把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美术评论四个领域,主张国个领域的融汇贯通,成为有机的整体。并特别看重美术评论的作用,认为在小学生没有建立起历史概念的情况下,美术评论对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就很重要。同时DBAE理论又认为美术教学的四个领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因此,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我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的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于是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铺垫。
美术欣赏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人文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